新聞資訊
news近日,由中國能建西北城建承建的新疆吐魯番鄯善10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16667面定日鏡將太陽光反射,聚集到240米吸熱塔頂部,每年可輸出1.3億度清潔電力。
從山地到沙漠,從高海拔區域到極寒地帶,再到浩瀚荒涼的戈壁,如今,在這些全世界日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太陽正以一種新的形式——光熱發電在荒漠中迸發能量,書寫著人類逐日的新篇章。
在這些蕩氣回腸的篇章里,皆有西北城建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大型能源建設工程企業,西北城建積極貫徹落實“四新”能建戰略,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加快清潔能源、風光火儲一體化能源產業布局,先后承建50余項新能源項目,在追新逐綠中邁出堅實步伐。
而在探索光熱發電的道路上,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叩石墾壤,精誠鉆研;他們不怕“燙手山芋”,敢啃“硬骨頭”;他們爭分奪秒,攻堅技術難題;他們攻堅克難,點亮絲路燈火。他們,便是西北城建鄯善10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建設團隊。
缺條件,不缺精神和斗志
風沙漫卷,行走在戶外,大風推著人往前跑。這是初到戈壁灘,大家最直接的感受。2023年9月,西北城建中標新疆鄯善光熱項目后,一支精銳管理團隊迅速集結。他們跨越千山萬水,一路穿戈壁、越荒漠,日夜兼程奔赴項目現場。
項目建設初期,極端惡劣的環境如同兇猛的“攔路虎”。復雜地形、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無水無電……加之項目前期道路不暢運輸車無法進入,施工所需的物資、設備以及生活補給等問題,對項目快速啟動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時間就是效益”,為了讓項目盡快開工,他們在戈壁灘上白手起家,規劃生活區及臨建設施,逐步安營扎寨。由于周邊沒有水源,一開始整個項目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都得用水車從40公里外的鎮上拉運。在內陸看來再平常不過的飲水之需,在戈壁灘卻成了大難題,大家都開玩笑地說:“在戈壁灘真是水比油貴!”。
“沒有坐標,就用北斗定位系統在戈壁灘上精準布點;沒有路,就用推土機在戈壁中硬生生開辟出一條通道。”項目員工回憶道。困難面前不畏難,大家毫不退縮地與困難作戰。營地建成了,水管接上了,戈壁灘上的信號有了,辦公區和宿舍樓拔地而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團隊前期共同努力,2023年10月,在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共同見證下,伴隨著樁機的轟鳴聲響起,項目破土動工,大家在心中暗自立下誓言,要把這個項目干好,筑造精品工程。
攻難關,突破光熱新高度
“作為公司在塔式光熱領域的首次探索,施工過程中高空作業風險高、施工工藝復雜、工期壓力緊張等難點問題,尤其是惡劣環境對建設者體力與意志的雙重挑戰。”項目負責人郭俊峰介紹。
240米高的吸熱塔,185米的混凝土筒身,55米的鋼結構吸熱器,頂部荷載約3000噸。如此龐大的工程,對施工的精準度、效率和安全性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施工難度超乎想象。
為了攻克吸熱塔建設難題,團隊大膽采用國際領先的滑膜連續澆筑系統,這在國內光熱發電項目的吸熱塔建設中尚屬首次。該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抵御了戈壁地區惡劣氣候的影響,為吸熱塔的順利建成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吸熱塔鋼結構吊裝環節,團隊創新施工模式,先搭建185米層鋼結構平臺,上部鋼結構采用63噸塔吊正裝、塔內鋼結構借卷揚機倒裝,上下同步施工,大大縮短了工序間隔,提前了工期,為同類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
定日鏡安裝同樣困難重重。其面積大、自重輕、數量多,對安裝精度要求極高,再加上戈壁大風時常“搗亂”,安裝工作難上加難。項目團隊潛心鉆研,研發出新型拆卸工裝,將每面鏡子的安裝時間從15分鐘大幅縮短至7分鐘,實現了流水作業。同時,利用力矩扳手嚴格檢測安裝力矩,成功克服惡劣天氣影響,為聚光系統的調試打下堅實基礎。
2025年5月24日,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項目提前實現全容量并網。那一刻,銀色的定日鏡在陽光下閃耀,仿佛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將熾熱的陽光轉化為綠色電能,讓“光熱”在戈壁灘上綻放出無限價值。
聚合力,只為同一個目標
“項目5·30投產目標是軍令狀,更是榮譽戰!”
2025年春節后,現場進入了最后的沖刺期,公司領導多次現場調研指導,了解項目進展中的實際困難,結合現場情況優化施工方案,為項目最后沖刺注入“強心劑”。
公司技術質量部、生產與項目管理事業部、經營、安全等相關人員現場蹲點,聚焦發現問題、解決難題,助力項目建設“加速度”。每晚8點協調會,業主、項目領導、技術骨干、分包隊伍負責人齊聚一堂,掛圖作戰、日事日完,逐項消缺、壓茬推進。
“高峰期現場八、九個班組同時作業,作業面交叉繁雜,風險急劇升高,經常睡不著覺,時刻緊繃著安全這根弦。”具有三十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安全總監楊靈奎帶著安全員將足跡印到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對于每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細節一盯到位,確保現場安全生產平穩。
副總工程師高歡亮將施工現場視為技術攻堅的“戰場”。每當遇到施工難題,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仔細勘查、深入分析,從優化施工方案到解決實際問題,處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在這個團隊里,還有許多默默付出的身影,勤快心細、責任心強的經理助理張西武,兢兢業業、踏實認真的工程部副主任田永波,嚴謹務實、盡職盡責的物資主任孫立軍,任勞任怨、熱心助人的技術員梁通,幽默風趣、細致入微的安全員緱小珂,還有項目唯一的“鏗鏘玫瑰”劉婭婭……每個人都是推動這項工程前進的動力,如今也從未停下奮斗的腳步。
此刻,站在吸熱塔觀景平臺俯瞰,萬面定日鏡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宛如一片銀色的海洋。這是西北城建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在絲綢之路上澆筑的能源豐碑。當第一縷電流通過銀線送往遠方,它不僅點亮了萬家燈火,更照亮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前行之路……